等於是占据了道义制高点,能够凝聚人心士气。
小袁营最大的问题,就是人心涣散。
而且山东百姓饱受八旗涂炭,苦不堪言。
争取山东父老支持,这是进军山东的关键。
正是品出了这么多文章,袁枢才对罗泽文换了称呼,也更加敬佩。
“小罗先生,我怕朝廷恼羞成怒,会发兵攻打。也唯恐闯营不甘心失败,卷土重来。你看这两方要怎么解决?”
罗泽文道:“针对闯营,我们扛起抗清大旗,他们打我们,就是破坏抗清大业,这是务必要讲清楚。其次,明军攻击我们,也要想清楚,动我们,就是自毁长城,失去了可以和他们一起抗清的盟友。”
袁时中哈哈大笑,“贤弟,照你这么说,岂不是谁也不能打我们了?”
罗泽文笑着摇头,“哪有那么容易,光靠着几句话就能退兵?我的意思是道理上我们要讲清楚,在实际上,我们也要站稳脚跟。整饬军纪,做到不扰民,不害民。行得正,站得直。据理力争,该打的仗,绝不含糊。该做的事情,绝不马虎。”
袁时中连连点头,“贤弟啊,你这一肚子的主意,着实厉害。”
袁枢用力颔首,心里却说岂止厉害,简直同时拿捏住了各方。
包括他自己在内!
登莱防线是袁可立弄出来的,身为人子,恢复父业,乃是理所当然,天经地义。
原本袁枢投靠小袁营,背弃朝廷,还有些冲疑抗拒,没法说服自己。
可是有了这个主张之后,他袁枢想不卖力气都不行了。
袁时中这边处理战后事宜,清点缴获,抚恤死者,救治伤兵,忙得不亦乐乎。
而袁枢这边,宁心静气之后,亲自执笔,按照罗泽文的意思,代替小袁营,拟定了五份公文,分别指向朝廷、山东、闯营、江南、清廷。
罗泽文也终於领教了袁家的恐怖之处……袁可立的老师是隆庆万历期间的名臣陆树声,和张居正是同一时期的风云人物,袁可立的同门还有董其昌,这位不光是官至礼部尚书,而且在书画上面极有造诣,名满天下。
袁可立的门生还有黄道周、倪元璐,崇祯七年的状元刘理顺等等人物。
其余诸如高攀龙、缪昌期、周道登、孙承宗、李汝华等重臣,皆是好友。
光是看袁家的交往群体,就知道这家人的不凡之处。
你让罗泽文写文告,就算写得天花乱坠,也没有什么用处。
可袁枢以袁可立之子身份,布告天下,立刻就激起了千层浪。
李自成费了好大心力,也就忽悠了牛金星和宋献策这种不入流的文人,和袁家的差距,简直无法衡量。
而袁可立这几份文告,也是字字如刀!
“请陛下反躬自省,降下罪己诏,决心整顿吏治,救济百姓。不然大明朝三百年基业,亡国有日!”
“晓谕山东父老乡亲,小袁营决心挺近齐鲁,守土护民,共抗清军。”
“请江南诸公,士林名宿,立刻北上,商讨救国救民之策,挽救中原危亡。”
……
“无耻之尤!袁枢逆臣,朕必杀之!”枯瘦的崇祯,顶着一身衮服,眼圈泛红,不时抆拭眼泪。
他这些年夜以继日处理公务,害了眼疾,眼泪秋流到冬,春流到夏。
流来流去,竟然得到了这么个结果!
“袁可立何等忠良,竟然生出这么个逆子!调兵,调兵!”
王承恩在崇祯旁边,心疼得泪水模糊,“皇爷莫急,袁枢叛逆,应该千刀万剐,只是他还愿意为国抗清,皇爷再想想?”
崇祯怔了良久,终於无奈长叹,又拿起文告,默默读了起来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