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五九章 (10)(1 / 2)

玉玺记 石头与水 8390 字 4个月前

这位正宫皇后,空有皇后宝印宝册,平日里也不过是带着宫妃去慈恩宫请安的人罢了。

太子妃苦苦相劝,“母后想想咱们宇哥儿,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。”

陆皇后此方叹口气,“是啊,也就是有太子有你有咱们宇哥儿,我才能熬到现在。”说着冷冷一掀唇角,“再器重那村姑又有何必,进门一年多也没见那村姑给三殿下生下一男半女。”

蓝太后谴李玉华去林妃宫的事,陆皇后始终心绪难平。

李玉华心里挺美,回家还特意跟穆安之念叨一回,穆安之笑,“你还真得皇祖母喜欢。”

“皇祖母是爱乌及屋,她老人家偏疼你,也就捎带着疼我一些。”三位皇子妃,太子妃出身显赫,二皇子妃是蓝太后娘家侄孙女,独李玉华既无娘家显赫也与蓝太后不沾亲,不过,蓝太后当真待她极好。

听她这话,穆安之给她倒盏茶,说道,“你要这样想就小看皇祖母了,她用人向来不拘一格,端看人当不当用。你去的勤勉,做事也妥当,得皇祖母的心,皇祖母才让你去的。”

“我也是真心孝敬皇祖母的。”李玉华连忙表白心意。

穆安之问,“林妃娘娘可好?”

“挺好的。我传了皇祖母的话,林妃娘娘攒起的眉心总算松了一松,拉着我打听了二殿下的官司。二殿下又不在刑部受审,如今是在家闭门自省。我略宽了宽她的心,瞧着并无大碍。”李玉华道,“我回来后就打发人到二嫂那里说了一声,估计二嫂下午就进宫去了。”

穆安之点点头,不再说林妃之事。

李玉华喝口茶,同他打听,“案子审的如何了?”

“现在就是核对帐目,待帐核查清楚,他们各人贪了多少银钱也就出来了。”穆安之审过南夷军粮案,这城墙案不过小案一桩。

“真的跟何传宝也有关么?”

穆安之唇角一哂,“工程勘验就是营缮司的差使,勘验册后头签着他的大名,盖着他的官印,这能跟他无关?”

李玉华说,“你以前不是说过,这人就是个不通事务的公子哥儿,胆子还有些小,如何敢贪工程银子?他可是刚去工部,就不怕这银子烫手?”

“不见得是他,”穆安之细与李玉华说这里头的缘故,“何传宝怎么会懂营缮司的事,可这事跟他也脱不开干系,他是主官,他当初怎么盖的印签的字,就得说明白!”“祖母说这事当细查,还说那牛惊的蹊跷。”

“牛是一枚铁弹子打伤了眼睛,一下子就惊了的。”穆安之皱眉,“可惜当时混乱,打铁弹子的人一直未能寻获。”

“这么说是有人故意要整二殿下?”

“二哥倘差使谨慎,谁能整到他?”穆安之道,“你没见他修的那城墙,比纸糊的略强些。这些年天下安稳,要是真有什么乱事,那墙一推就倒。”

李玉华道,“这事证据确作,怕是二殿下难善了。”

胡安黎私下与李长史商议,“这案子,即便查清楚,殿下也是里外不讨好。”

杜长史叹,“是啊,含糊过去是断断不成的,一查到底就彻底得罪了二殿下一系。现在我就盼着二皇子不必殿下亲审,不然殿下怕还要背上无手足之情的名声,可楚世子那老狐狸,多半也会推托。”

以杜胡之智亦无两全之计,杜长史也秘密的提醒了穆安之,让他小心提防。穆安之道,“放心,我知道设计此事的是谁。只是,这样的事做的越多,他露的马脚就越多。”

“殿下的意思是――”尽管那个怀疑亦在杜长史心中徘徊不去,但,亲自问出口时,杜长史仍是一阵急剧的心惊肉跳。

穆安之面若玄铁,“渔利之人,便是设计之人。”

☆、一□□章

杜长史这礼还真没送错, 李玉华深得蓝太后信重,她是能陪着蓝太后梳理帝都年轻子弟名单的人。

为何杜长史会在蓝太后的视野范围之内,因为, 为了给两位公主择驸马, 蓝太后生怕错过年轻俊杰, 直接把帝都城十七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未婚配的年轻子弟拉了名单。

如杜长史这种出身尚书府还有功名的,蓝太后就格外重视。

像李玉华原本看好的林程将军,因年过三旬,年纪过大, 反是没进蓝太后的驸马名单。

李玉华收了杜长史的礼, 还被穆安之托付了一回,穆安之说的, “宁可不做驸马, 也不能让杜长史落东宫手里。”

杜长史是穆安之的心腹, 一旦尚嘉祥公主, 且不说以后杜长史的政治立场,就是杜长史与杜尚书兄弟二人也都没有尚嘉祥的意思。

李玉华还在名单上看到陈简的名字,不禁说,“这个陈公子是跟小宝关系特别好,是吧?”

“是啊,我正说找小宝问问。”

蓝太后想找谁,一句话吩咐下去, 唐墨就来了。如今天气逐渐炎热, 蓝太后令宫人拿出井水湃过的水果, 还有新煮的杨梅饮, 新做的神仙富贵饼。

唐墨一手拿着神仙富贵饼,一手举着杨梅饮咕咚咕咚喝了半盏。蓝太后一脸欣慰笑意, “慢慢吃,是不是饿了?”

“嗯,外祖母,我中午就不走了,在外祖母这儿吃饭。”

蓝太后心疼的给外孙子抆脑门儿的汗,“过来又不用急,怎么热成这样?”

“没急,外头太热了。”唐墨说,“这杨梅饮里放些冰就更好了。”

“可不敢用冰。你小,身子弱,叫冰一激还使得,要生病的。”蓝太后还叮嘱唐墨,“就是在衙门里也不准用冰,知道不?”

“我们这些小官儿就是想用也没得用啊,尚书大人侍郎大人还有三哥那里才有冰。”唐墨脸红扑扑的,眼睛清澈明净,一幅无奈口吻很招人笑。

蓝太后笑,“我看这规矩很好。”

唐墨道,“我现在身体好的很,去年一年都没生过病。”

“正是年轻孩子,要总生病还了得。”总之,蓝太后认定这个外孙身子骨弱,怎么小心都不为过。

李玉华瞧的直笑,唐墨喝完一盏杨梅饮,又要了一盏,问,“外祖母,你叫我来有什么事?”

“没事就不能叫你来了?”

“没事也能叫。可我正当差哪,要是没事,您不能这会儿叫我。”

看他那得意模样,蓝太后抚摸着外孙子的脊背,笑道,“刚你三嫂还说哪,说你认识陈家那孩子,单名一个简字的。想跟你打听打听,这孩子性情人品如何?”

“阿简人很好啊。我俩自小就认识了,他人很好,文采也好,上科秋闱就中了,就等明年春闱登科了。”唐墨说,“我去岁考秀才还是阿简帮我读书,我一考就中了。”

蓝太后同李玉华道,“听着是个好孩子。”

李玉华也说,“咱们小宝交朋友的眼光,再没差的。”

唐墨问,“外祖母,您问阿简做什么啊?”

蓝太后神秘地,“现在不能跟你说。”

“告诉我吧。外祖母您就告诉我吧。”唐墨拉着蓝太后的袖子央求,还把脸贴在蓝太后的掌心中。

蓝太后一颗心顿时化做豆腐,“要是跟你说了,你可不许外说去。”

唐墨点头如捣蒜,他道,“外祖母您跟我说的事,我什么时候跟旁人说过!我嘴巴可严了!”

“这不是给你嘉悦妹妹、嘉祥妹妹相看驸马么。知道你跟这孩子熟,就找你来问问。”

唐墨恍然大悟,点头脑袋说,“要是把嘉悦妹妹说给阿简,倒是不错。”

蓝太后好笑,“怎么,你还指定好哪个妹妹了?”

“不是。阿简性子很骄傲的,平时我也要哄着他一点,不然脸可臭了。嘉悦妹妹性子好,能哄住他。嘉祥妹妹像炮仗一样,得寻个性子好会哄她的。”

李玉华听的直点头,想着小宝年纪不大,看人却很准,说话也很实诚。

蓝太后问,“你认不认得性子好的?”

“认得啊。我们衙门的许郎中就性子很好,不过他年纪太大了,都快四十了。”

蓝太后一听就否了,“得是年轻的,才干好,性情也好,这样才行。”唐墨小时候都在宫里,外头朋友并不多,他想了想说,“我们族中也有性情不错的族兄族弟,都是旁支,也没功名,配不上嘉祥妹妹。”

他倒真给蓝太后想了个不错的人选,“姚国公家的老五不错,虽然他家都是武将,他自己很爱念书,还常说,虽说他家子弟不必科举,多念些书也没错。与他结交的人,没一个说他性子不好的。只是他不是长子,以后无爵可袭。”

蓝太后道,“爵位不爵位的有什么打紧,咱们又不是嫁爵位,要紧的是人好。”

“要是外祖母你看五郎好,我再出去帮您打听一二。”

“好啊。”

李玉华也说,“小宝还有没有年纪相当的朋友,多跟皇祖母说一说。”

“我是有很多朋友啦,可配公主的也是凤毛麟角。”

蓝太后没少跟凤阳长公主夸唐墨,穆宣帝也觉着唐墨推荐的人选不错,与陆皇后提起姚国公的幼子,陆皇后也觉着姚五郎比杜长史要好,嫡子不说,出身也比杜长史要好。

陆皇后笑,“要不是小宝提,我都没想起来,姚家也是出名的子嗣兴旺。姚五郎是小儿子,以后也不必承担家族重担,一心一意跟嘉祥过日子就好。”

说着,陆皇帝倒了盏茶奉给穆宣帝,道,“嘉祥是妹妹,嘉悦是姐姐,嘉悦的驸马,陛下可看好了?”

穆宣帝道,“嘉悦虽是姐姐,却柔弱了些。虽有几个人选,一时没想太好。”

陆皇后坐在榻畔,“陛下相中了哪几家的孩子,说出来,我也能帮着陛下参详。”

“母后说陈翰林家的长子不错,那孩子朕也有些印象,去岁跟小宝一并到通州去的,还立了些功劳,自己也有举人功名,以后也是想科举的。再有老三府里的长史杜锋,早两科的传胪。当时春闱就看他文章很好,取了传胪,很有锐气的年轻人。还有江家小子,在禁卫军当差,常听林卿称赞他。”

穆宣帝给亲闺女择婿,挑选的皆是帝都一流子弟。陆皇后将这三个人选思虑一番,笑道,“都是极好的,虽都没见过,可这一听就觉着是好孩子。”

陆皇后也挺有主意,“陛下,这相女婿相女婿的,总不能光陛下自己看,母后和我也得看看孩子们。我再说一句,嘉悦嘉祥虽是女孩子害羞,这毕竟是她们的终身大事,也得让两个孩子见一见,彼此投缘,合了心意,以后过起日子才和睦。”

穆宣帝笑,“我朝本也不禁年轻男女见面,这样,朕宣他们入宫,你跟母后也看看,也让两个丫头见一见,这四人是朕千挑万选出来的,不论她们相中哪个,只管跟朕说,朕立刻为她们赐婚。”

陆皇后欢喜的一拍巴掌,“那我明儿就跟两个孩子说,也让她们心里有个数。”

陆皇后还特意跟嘉悦公主的母妃慧妃说了说这几位驸马人选,慧妃极感激的承了陆皇后的情,回头自然要跟闺女说的。

慧妃道,“这几天太后也会跟我说,你心里得有个主张。”

嘉悦公主忍不住的羞意,挽着母亲的胳膊撒娇,“母妃的身子刚见好转,我想着待母妃大安再嫁人不冲。”

慧妃抚摸着女儿柔软顺滑的长发,“这也不是立刻就嫁人,先定下来。皇家嫁娶也是一样,女孩儿花期就这几年,虽说皇帝的闺女不愁嫁,我还是盼着你在妙龄定下亲事。待你这大事定了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

慧妃操心闺女的亲事,如今天暖她身子也撑得住,便常到蓝太后跟前,听着这几家的人选,慧妃是个个都愿意的。

故而,穆宣帝过来同慧妃说择驸马之事时,慧妃道,“母后也跟我说了,几个孩子,我看都是好的,现在只恨没多生几个女儿。只要陛下、母后、嘉悦都愿意,臣妾断无二话。”

因天气炎热,穆宣帝奉太后到郊外行宫避暑。东宫自然相随,穆宣帝也叫上了穆安之夫妻,独未令二皇子跟随。

穆宣帝考查女婿,还叫了太子、穆安之相随,用穆宣帝的话说,“你们也帮着瞧瞧。”

穆宣帝拿出考文武状元的细致,先文考,再武试。文考简单,穆宣帝出题目,每人依题论文。

姚家武勳出身,穆宣帝对姚五郎的要求便不太高,想着文章通顺即可,不想,姚五郎倒是一手的锦绣文章,他如今尚无功名,文章却不逊於有功名的杜长史、陈简二人。

穆宣帝笑,“你们姚家世代武将,如今看倒出了个文曲星。”

姚绪道,“草民武功平平,只得多在文章上用功。”

“你还年少,就能写这样的锦绣文章,难得。”穆宣帝赞一句姚绪的文章,杜陈二人自不消言,杜长史文采飞扬,陈简严谨稳重,都是一时俊才。便是江小将军自武举入仕,文章也不差,只是言辞间多了些杀伐之气,很符合他武将的身份。

唐墨恨不能伸脖子过去跟着他大舅一道看几人的文章,穆宣帝把文章分给太子、穆安之看,唐墨也跟着一起看,还悄悄问他舅,“大舅你看谁的文章最好?”

穆宣帝问他,“你说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