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五九章 (9)(2 / 2)

玉玺记 石头与水 8432 字 4个月前

蓝太后笑,“这倒也是。”

李玉华回头把给两位公主选驸马的事跟穆安之提了一句,穆安之也并未在意,只是道,“嘉悦的亲事倒好说,她一向懂事,谁娶了嘉悦算是有福。嘉祥那脾气,不知哪个倒霉催的得了去。”

李玉华深以为然。

穆安之很快便将此事忘在脑后,杜长史特意同穆安之说了一事,“这事真稀奇,韦相膝下三子,最锺爱的就是韦老三,当年韦相母丧,韦家皆辞官回乡守孝,一年后韦相三个儿子起复,韦三得的差使最好,知扬州府。韦相一向器重他,如今韦三任满回朝,殿下猜都猜不到他谋的是何差?”

穆安之想了想,“现在朝中最热的莫过於江浙巡抚之位,怎么,韦知府想谋巡抚位?”

穆安之自己就摇了头,“知府不过正四品,巡抚却是正三品,何况是江浙巡抚,未听闻韦知府有何卓绝之功,他能升半品都不易,何况是连升两阶。他纵是韦相之子,江浙巡抚的位子也休想到手。”“倘是谋江浙巡抚之位,也算情有可原。就是我刚听闻此事也以为自己是听错了,殿下有所不知,韦三谋的是北疆安抚使之职。”杜长史一年四季不离手的扇子敲着掌心,疑惑道。

“这可真是稀奇,北疆安抚使一向少有人问津,怎么如今竟成了热灶?”穆安之想到去岁肖按察使也有此意,这位按察使是二皇子的姨家表兄,太子似也嘱意这位按察使,结果,二皇子出了不雅之事,穆宣帝把肖按察使改派了南夷差使,算是吃了二皇子之事的挂落。

杜长史道,“殿下,你说,是不是为了军功?”

穆安之想到穆宣帝说的北疆怕是不大太平的话,不禁道,“难不成为了军功个个都不要命了。”

“安抚使毕竟是三品高官,何况北疆安抚使的府衙就在新伊城内,陆侯的将军府亦在新伊城,陆侯打仗,多年未有一败。旁的不说,只要在新伊城,安危便有保证。再有去岁裴县令的剿匪之功,怕是不少人都眼馋哪。”

“眼馋也是白眼馋。”穆安之轻哼一声,这北疆安抚使之位自去岁入冬直到现下,穆宣帝冲冲未曾表态,必有深意。

“殿下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陛下何尝是无决断之人,咱们也没人去谋这缺。”穆安之悄悄同杜长史道,“你去打听打听,是否有陆国公府的人谋北疆之缺。”

东宫。

太子妃端来刚煮好的热羹,陆国公连忙起身去接,太子好笑,“舅舅莫这般多礼,咱们是骨肉至亲,你莫不还要给太子妃行礼不成?”

“按礼数确该如此。”陆国公到底是迎了迎,太子妃道,“这也不是在外头大殿,父亲安心坐吧。外头这大冷的天儿,都喝点热的。”

太子道,“阿宇可醒着,倘是醒着抱来给舅舅看看。”

说到外孙,陆国公亦忍不住露出笑意,“我在家听老太太念叨过多少回,太孙好相貌。”

太子道,“眉眼像我,脸庞有些像太子妃。”

太子妃去抱孩子,太子与陆国公说话,“我看父皇有意让陆侯兼安抚使之位。”

“朝中自来军政分离,且此非危时,陛下为何会将军政都付陆侯手上?”陆国公有些想不通,“便是信重陆侯,择一与陆侯交好的文官任安抚使是一样的。”

太子摇头,将热羹递一盏给陆国公,“我也想不通父皇深意。”

陆国公端着热羹,“倒有一事,殿下可提醒陛下。”

“何事?”

“去岁裴县令有剿匪之功,裴太太献上连弩,裴太太於机械一道极具天分,如今又领了制强弩的差使。这件差使不同寻常,若裴太太制不成也便罢了,倘裴太太制成,必要请陛下令裴太太回帝都居住,这样的大才,不要留在北疆,太危险了。”

“舅舅多虑,哪就有这么快。那铁甲舅舅也看过,如今我朝最强□□就是蹶张弩,想制造出比蹶张弩更好用更强劲的劲弓,谈何容易?”太子道。

“殿下不知这世上之人,真有那等闻一知百的天才,旁人苦苦学习的东西,他们看一眼就能明白。”陆国公道,“这样的人,是上苍格外偏爱的。北疆苦寒不说,也不如帝都安全。便是裴县令,当初闹那一场,到底是宫里看着长大的,他又的确有才干,调回帝都有的是用人之地。”

太子捏着调羹慢慢的搅了搅,热气氤氲,“如玉将县城治理的很不错,刚来的折子,想请在县内建驿站,一应花销不必朝廷破费。朝廷赏几匹马便好,其他皆由他县内支应。这个时候换人,岂不功亏一篑?再等等吧,不急。让陆侯派些兵马到月湾县,保护裴太□□全。至於旁的,如玉既有治理一方的本领,就凭他施展去。”

“裴如玉可是三殿下的死忠之人!”陆国公道,“去岁一桩南夷军粮案,三殿下已在刑部站稳脚跟,朝中颇有清流欣赏他的才干。裴如玉一旦势起,朝里朝外,三殿下便都有了根基。殿下,不得不防啊。”

“朝有六部九卿,外有八大总督,这万里江山,有多少地方官,舅舅算过吗?”太子道,“我都算不过来。皇子只会一日较一日长大,他们都要当差,都要有一席之地。我是东宫,不能他们刚崭露头角就砍去他们的头角斩断他们的翅膀。我若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,还能容谁呢?”

陆国公面容有些不自在,太子唇角一勾,“父皇会这样想。”

陆国公心下一松,就听太子道,“所以,如玉那里,我不能动,舅舅也不要动。非但不能动,全朝皆知如玉是老三的心腹,他有什么不是,我们还要为他说情,他有什么功勳,我们还要大力夸赞。”

“殿下,这岂不是助三殿下势起么?”

“东宫这个位置,岂会无人觊觎。”太子道,“舅舅,不是老三,也会是旁人。与其是旁人,不如是老三。”“三殿下纵是先声夺人,可论起来,二殿下母族显赫,其势更胜三殿下。”

“三弟自幼便左右逢迎、揣时度势,这样的人,想有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容易,有我和老三在,他成不了大气侯。”

一时,太子妃抱了儿子过来,太子与陆国公均放下朝中大事,看起孩子来。

☆、一八五章

一八五章

李玉华素来无事会瞒穆安之, 私下将二皇子妃到访的事告诉了穆安之。

穆安之唏嘘,“二哥是伤透了二嫂的心哪。”

“叫谁谁不伤心,就是二嫂自己个儿, 一月也用不到一万银子, 区区一个外室, 在外头两三个月就能用三五万银子,若不是二殿下偏爱,那外室别说敢不敢,她也支不出这些银子来。“李玉华感慨, “说起黄白之物人都觉着俗。其实这东西最实在, 看重谁,就舍得给谁花银子。二殿下还以为三言两语就能哄好二嫂, 殊不知二嫂又不傻, 早寒了心。”

穆安之说, “可二嫂这礼, 你收了不大好。从二哥那里就得觉着,你收了二嫂的重礼,我这里却无轻判,他心中必生怨恨。他是个无关紧要的,皇祖母误会你就不好了。”

“这个我早跟二嫂商量过了,让她只做未知,明天我把这些东西送皇祖母那里去, 就跟皇祖母说, 不收怕二嫂悬心, 请皇祖母暂且帮二嫂保管, 待事情过了再还给二嫂就是。”

穆安之笑,“合着连怎么收尾都商量妥了。”

“那是自然。其实就是二嫂不来, 你也是秉公审案。就二殿下这样的糊涂人,明明是他自己贪得无厌办砸差使,可你查出他的不是,他必然得怨恨咱们的。”李玉华见多了这样的人,旁的本事不大,迁怒的本事一等一。

第二天,李玉华就带着二皇子妃送她的东西到了慈恩宫,秘密的跟蓝太后一说,蓝太后叹,“老二这不争气的东西,叫福姐儿也跟着操心。”

“明天我邀二嫂一起来给皇祖母请安,咱们这里热热闹闹的,二嫂也就不会多想了。”李玉华接过侍女奉来的茶吃一口说,“其实,二嫂也不用过於担心,二殿下是皇子,纵有不是,父皇训斥上几句也就是了。”

蓝太后道,“满朝文武看着,咱们自家的人去贪这么点子微末银钱,叫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呢。我气老二,也是气他眼皮子浅。”

李玉华假意劝说,“眼下案子还没审出来,不一定就是二殿下的缘故。”

“若是他,他这叫鼠目寸光。若不是他,他堂堂一个掌部皇子,修城墙的要紧差使,他叫人糊弄成这样,这叫无才无能。”蓝太后不想多提这个孙子,问李玉华,“现下这案子如何了?”

“这案子最简单不过,自来修建城墙宫殿都有规矩,每块砖上都会烧上工匠的名字,哪寸城墙是谁修的谁验的,都有名字记录官员签印,昨天三哥就把有关人都传到衙门,今天就开审了,这种事,一审便知。”

蓝太后点头,“阿慎做事,我还是放心的。只是往往瞧着简单的案子,反是最不简单,让阿慎细致些,不说旁的,就说那撞了城墙的牛车,牛是极温顺的家畜,平日里慢吞吞的,惊驴马的常见,惊了牛车的可是稀罕,细致查一查。”

“是哦。”李玉华也觉蓝太后的话在理,李玉华说,“我自小在乡下长大,见惯牛车也没想到这个,还是皇祖母有见识。”蓝太后道,“等你到了我的年纪,稀奇古怪的事见得多了,也就什么都会多想一层了。”

蓝太后拍着凤榻的扶手轻叹,“可老话说的好,身正不怕影斜,倘老二真的如阿慎这般一心当差,纵真有小人陷害,也寻不到可乘之机。”

蓝太后对二皇子失望透顶,哪怕未到刑部审案,蓝太后也知这事与二皇子脱不开干系,不说旁的,就二皇子年前弄的那不知好歹的外室,不过两三月便用三五万银两,没惊动二皇子妃,二皇子就能拿出这样的大笔银钱,银子哪儿来的?

要说出身,晚辈中李玉华少时最为贫寒,平时说话也经常银子钱的挂嘴边儿,可自从阿慎在刑部当差,多少送礼求情的,李玉华一两银子都没收过。

阿慎被罚俸,小夫妻找蓝太后穆宣帝借钱,也不去收那些钱。

有二皇子一对比,蓝太后看李玉华越发顺眼,正说用午膳的时候,何老夫人哭哭啼啼进宫来了。

蓝太后一见她就气笑了,“大年下的也没见你进宫来给我拜年,这还没到十五,你就嚎丧似的过来,莫不是看我活的太长了,你心里不痛快。”

蓝太后骤然发作,李玉华都被吓一跳,何老夫人更是吓的面色惨白,一双红肿老眼里含着泪水无声落下,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。

“退下!”蓝太后一声低喝。

何老夫人哭着扑上前,跪在蓝太后脚下,拉着蓝太后绣着凤纹的裙摆哀求,“大姐,你可不能不管我啊。传宝那孩子冤啊!他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,没来由的就叫刑部衙门锁了去!他还只是个孩子啊,大姐!”

何传宝,工部营缮郎。

七品小官,却是正经实缺,管的就是工程制造的差使。

李玉华忍不住偷偷翻个白眼,刑部衙门锁拿了何传宝,必然是牵连进城墙修缮一事。她想着,毕竟蓝太后何老夫人是嫡亲姐妹,如今情形,她在这里不大好。李玉华刚要想个托辞告退,哪知何老夫人身子一转就扑到她跟前,拽着她的衣裳,泪眼模糊道,“皇子妃娘娘,您可得跟三殿下说,不能冤了我家传宝啊!”

“绝不会冤枉何公子的!”李玉华去握何老夫人的手,兴许何老夫人是真的急的,拽的竟颇有劲,李玉华一握她竟未松,李玉华只好说,“有皇祖母瞧着,传宝怎么会出事呢。”

何老夫人平生最大的倚仗就是做太后的亲姐姐,这才手下一松,身子竟是发软,险些就这样倒了下去。李玉华眼疾手快一拦,云雀素雪两人赶紧扶着何老夫人往边儿上坐了。

李玉华不想再多留,“皇祖母,我就先告退了。”

蓝太后颌首,何老夫人却是一跳起身,急急的伸胳膊拦住李玉华,“娘娘慢走,我还有事跟娘娘打听。”

李玉华无奈,“您老想想,我也不在衙门审案,就是略知道一星半点,也是听三哥说的。眼下案子刚开审,您老暂且安心,我三哥您还不知道么,凡事只论证据,外头都称青天。只要传宝清白,三哥断不会冤枉他!”

何老夫人急道,“我们传宝自然是清白的。”

“那您就安心吧。”

李玉华对蓝太后一福就要退下,蓝太后道,“你去林妃那里看看,陪她说说话,就说是我说的,让她别乱想,只管安享尊荣。”

“是。”

何老夫人哭进慈恩宫的事,当天中午凤仪宫就收到了消息。

太子妃说,“这大年下的,怎么倒哭进宫来,谁还敢给她老人家气受?”

陆皇后悠闲的嗑着瓜子,对太子妃道,“咱们这位老姨太太,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。能叫她哭进宫的,必不是什么好事!太后娘娘最重颜面,偏没个好娘家争气,真是人强争不过命强,亲妹妹这样,太后娘娘难免晦气。你也别上赶着去凑那晦气,咱们只当不知道便是。”

太子妃柔顺的应是,转而道,“母后,我听殿下说,二殿下的案子怕是不轻。”

“城墙何其要紧,他都能给修的一碰即倒,能小吗?”陆皇后埋怨,“我听说昨儿大郎为着这事忙的中午饭都没吃。”

“殿下日日在陛下身边,陛下大动肝火,午膳未用,殿下就更无心用了。”

“都是这个老二,林妃也出身大族,他就这样小鼻子小眼睛的,什么银子都敢拿,也不怕烫了手!”

太子妃说,“今儿一早林妃娘娘那里传了太医,母后,要不要打发人去瞧瞧。”

“林妃没惊动咱们这里,打发人送些东西过去就是,别去打扰她。不然她一个病人倒要支起身子来寒暄,反是劳累。”陆皇后道。

太子妃备了几样东西令凤仪宫的掌事宫人给林妃送去,待那宫人回来,说起在林妃宫里同到三皇子妃的事,“听说是太后娘娘令三皇子妃过去看望林妃娘娘。”

“下去吧。”陆皇后面若寒霜,狠狠一掌拍在扶手上,“咱们这些在宫里的都是些无用之人,只有个三皇子妃是个能做事的。”

“母后息怒,兴许就是三弟妹在皇祖母跟前,皇祖母顺嘴吩咐一声。”

陆皇后眼中闪过无数屈辱,她虽居后位,但自立后起,后宫一应事务都在蓝太后手上,后宫诸事,事无巨细都要同蓝太后回禀,她